高校纪委作为纪检监察队伍中的特殊力量,肩负着监督保障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有效落实的重要使命。笔者阐述了高校纪委监督工作实际现状,分析了高校纪委存在“一把手”监督难、“全覆盖”监督难、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等问题,提出了高质效开展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
“四个自信”在方剂学课程思政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近30年我国体质健康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分析
药学类大学生毕业选择调查与分析——以沈阳药科大学本科生为例
医药产业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核心组成,也是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业。在中国医药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药学类大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毕业选择,其中升学与就业是最重要的选择途径。通过调研和访谈,找出学生面临毕业选择时个人心理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谈论升学和就业的各自优点,为药学类大学生毕业选择提出参考。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BOPPPS结合“雨课堂+翻转课堂”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其学习效果对各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BOPPPS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药物化学”课程特点,重点解决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较难将所学药物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及缺乏创新能力的问题。本团队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并结合“雨课堂+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段,实现了教学中多形式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和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其生成与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百年精神谱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有机化学融汇性课程思政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
校史红色基因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的探究
从校本课程角度把校史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中,对实现课程目标具有时效性。沈阳药科大学校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党史历史分期、走向脉络、时代品质吻合度较高,就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校本化提供了教学结构设计的适应性、教学素材融入的可能性、教学主题升华的助动性。校史红色基因融入课程建设的策略和路径层面,要做到深用理论、潜用价值,足用资源、活用案例,妙用配方、巧用手法。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心理健康”这一新兴服务应运而生。互联网+凭借其共享开放、形式新颖的强大功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笔者通过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展开分析,立足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摸索互联网技术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新模式,旨在以“互联网+”为新思路打破传统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僵局,增强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的实效。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融入红色文化的路径探讨
“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临床药学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后续临床相关学科的学习必要知识储备。以往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新时代“懂医精药”的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于医学基础知识薄弱的临床药学相关专业学生,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线上优质临床相关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懂医精药”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次教学改革中采用“慕课+翻转课堂”教育模式,通过强化“教学三原则”、设计“三个特色课堂”等手段,强化学生树立“懂医精药”的专业目标,具有较好的教学应用价值。
“药学一流学科”背景下建设侨校特色的卓越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
产教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医学院校药学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融合式教学理念下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建设与展望——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
辽宁红色廉洁文化的精神内涵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
医疗器械行业是当今全球科技发展与投资最活跃和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猛,但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展空间巨大,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急需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背景的高端人才。作为高校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策略之一,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实现培养具有符合国际标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基于行业背景,沈阳药科大学与美国特莱恩大学合作举办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项目,为培养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提供强力支撑,为医药行业及“大健康”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