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Alert
RSS
高级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宗旨
期刊简介
编辑部介绍
获奖情况
收录情况
版权声明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AI智能化高等教育的应用研究——以药学学科为例
李季, 赵明, 王东凯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4
): 83-88.
摘要
(
108
)
PDF(pc)
(484KB)(
158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具有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等特点。通过探讨智慧化药学高等教育,阐述AI在药学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以期为培养高素质药学学科人才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
我国高校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现状、热点、趋势——基于CNKI数据库的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
张柯达, 吴宇轩, 林海树, 王思远, 赵伟宁, 杜世云, 丁平田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3
): 102-112.
摘要
(
101
)
PDF(pc)
(7184KB)(
172
)
可视化
收藏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基于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实操环境要求高、操作成本高等问题,而学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支持,可以在逼真的虚拟环境中轻松进行实验操作,学习化学实验技能和知识,同时避免真实操作可能导致的人身危险和资源浪费。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网络平台之一,中国知网(CNKI)为文献研究提供了充足有效的数据支持。本文整理收集了2010年至2022年虚拟仿真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领域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文献数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我国高校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主题热点、演变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虚拟仿真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展迅速,高校化学教学中融入虚拟仿真教学已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
课堂派在药剂学实验中的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曾小伟, 陈洪中, 吴玫颖, 王俊卿, 陶俊妃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3
): 24-28.
摘要
(
91
)
PDF(pc)
(430KB)(
91
)
可视化
收藏
药剂学实验课程是药学本科的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面对药学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如何去探索能更好培养药学专业学生创新素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是药学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提高跨校区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为社会培养高级药学科研人才,笔者在药剂学实验这门课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通过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引入课堂派的教学方式,在考勤、课堂测试、实验报告撰写、提交和批阅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更具优势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对提高药剂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科研技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跨校区模式下的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有望为药学本科专业的其他实验课程提供有意义的探索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4.
应用
“ChatGPT+AI”模式
赋能药学人才的培养探索
鲁慧如, 徐坤, 李艳春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4
): 78-82.
摘要
(
83
)
PDF(pc)
(383KB)(
70
)
可视化
收藏
在科技与教育相融合的今天,科技的发展势必带动教育的前进。药学人才的培养以及培养方式一直深受关注,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一种将人工智能与药学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将药学人才的培养注入现代科技元素,跟随新时代发展的步伐,本文将着重探讨应用“ChatGPT+AI”模式在药学人才的培养课程中,所能达到的期望和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5.
课程思政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的融合性案例解析
赵斯奇, 张嵘, 杜秉娜, 杨宇, 王淼, 刘岩峰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4
): 1-4.
摘要
(
81
)
PDF(pc)
(420KB)(
111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高等药学院校基础药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日后从事药学及生物学等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教育部明确了高校建设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的素养,更要在课程中践行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育人理念,完成落实立德培养自信的根本任务。本文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和意志等优秀品质,举例解析了若干课程思政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相融的相关案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6.
“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学术期刊走向世界的新“丝路”
何燕钰, 门中全, 刘莉, 赵秀丽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3
): 132-135.
摘要
(
79
)
PDF(pc)
(371KB)(
135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期刊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大规模实现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问题与战略突破口。“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简称JTP)正是基于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运而生,现如今已迅速发展,以期为学术期刊走向世界提供一条新的“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7.
基于课程思政引入药学专业课程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探索
李艳春, 马恩龙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3
): 19-23.
摘要
(
77
)
PDF(pc)
(552KB)(
69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养药学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迫切的现实需要,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一定要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立德树人”是所有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专业课程需要与思政教育同行。笔者以培养具有较高政治觉悟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导向,研究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从而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探索出一条具有药学专业特色的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8.
“新医科
+
新工科”背景下追求理解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与实践
崔勇, 魏末, 宣杨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5, 43 (
1
): 32-39.
摘要
(
74
)
PDF(pc)
(1031KB)(
81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适应“新医科+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卓越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需求,提高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质量。笔者团队对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进行了课程设计改革并实践。基于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突出医学应用,将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等先进技术交叉融合,对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第6学期进行了教学实践。本课程设计以理解为教学目的,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内容满足“新工科+新医科”要求,考核方式能够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实践证明学生对教学整体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9.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中药化学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朱仝飞, 杨宗发, 李萍, 闫志慧, 朱小庆, 胡荣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3
): 87-93,101.
摘要
(
71
)
PDF(pc)
(503KB)(
87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药化学实训课程普遍存在的以传统验证性实验为主,以及终结性实训考核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等弊端,本课程组将项目教学法融入高职高专中药类专业的中药化学实训课程,通过多维度评价体系,切实提高中药化学实训课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0.
基于词频的化学英语可视化分析和教学应用——以Python编程为例
滕英来, 蓝平, 蒙永俊, 何玉涛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3
): 66-73.
摘要
(
69
)
PDF(pc)
(1206KB)(
161
)
可视化
收藏
化学英语是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快速获得重点专业词汇,采用自编的Python程序进行化学英语词频统计,分析了两篇不同化学领域的全面性综述和两个化学类高影响因子国际期刊近年刊载的论文标题,并对结果加以图形化展示。所获高频词汇,可帮助教师备课及学生快速学习专业重点词汇,以及辅助有针对性的论文投稿。研究展示了计算机编程辅助词频统计在化学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方面的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1.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探讨
颜廷旭, 晋炎君, 吴博, 何博赛, 贾英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4
): 5-10.
摘要
(
67
)
PDF(pc)
(488KB)(
72
)
可视化
收藏
食品化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综合能力较强的基础课,是食品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融入思政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深入研究食品化学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措施。基于此,文章根据食品化学课程的特征,遵循“教与学相结合”的原则,对将思政融入到课程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从优化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几个角度,探讨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有机融合,提出具体的实践途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2.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探索
史彩虹, 张向荣, 曹家庆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3
): 1-5.
摘要
(
65
)
PDF(pc)
(391KB)(
155
)
可视化
收藏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涉及国计民生,食品标准与法规可以确保食品质量的可靠性,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保障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具有爱国情怀、爱岗敬业、诚信、德才兼备的食品行业接班人,是大学教学中需要探索的课题。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课堂授课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探索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到以德树人,最大化地有效实现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3.
将PDCA循环贯穿于本科毕业论文择弥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李永红, 苗卿, 王振亚, 董建树, 陶莹莹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3
): 94-101.
摘要
(
64
)
PDF(pc)
(509KB)(
138
)
可视化
收藏
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升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笔者以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为例,将择弥教学模式和PDCA循环法融入选题、实验准备、实验实施、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毕业论文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4.
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的新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蔡涛, 徐慧婷, 董华平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4
): 66-72.
摘要
(
63
)
PDF(pc)
(484KB)(
45
)
可视化
收藏
药学是连接生命健康和制药科学的重要桥梁纽带,药学事业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培养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对于推动药学事业的发展尤为关键。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与高水平研究型“211”“985”“双一流”高校相比,无论在师资力量、教育资源还是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劣势,如何结合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取长补短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因此,探索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的新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5.
在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管理现状与思考
毕文胜, 王鑫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4
): 94-98.
摘要
(
62
)
PDF(pc)
(403KB)(
122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建设高校“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笔者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调查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状况、高校的安全教育水平,以及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目前,高校的安全问题有:火灾事故、交通事故、信息泄漏、心理健康、食品卫生等。基于此,在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以及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教育体系;其次,学校要改革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制定完善的安全教育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最后,充分发挥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双主体作用,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的三重教育联动机制,达到社会与学校、学校与家庭、家庭与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联动机制的目的。研究管理问题不只是学校安保部门和管理部门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校园所有部门的安全命脉,因此,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建立安全管理校园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6.
以学生为本的循证思维训练在临床药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探索
贾书冰, 骆佳莹, 赵明沂, 杨静玉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3
): 29-36.
摘要
(
61
)
PDF(pc)
(1010KB)(
290
)
可视化
收藏
落实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打造“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课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体系,已成为现阶段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针对应用型的临床药学专业学生,以培养“遵循临床证据、以实际疗效为准则的循证思维”为目标,探索开展“线上线下融合 + 多元方法 + 全程评价”的课堂改革,实现从“教师为主导”到“学生为中心”、从“单一方式授课”到“多通道自主学习”、从“终点考核”到“全过程并重”的转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勇于质疑、敢于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循证思维的深入种植和初步应用,最终提升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胜任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7.
人文物理学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孙言, 支壮志, 朱丹, 马骄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3
): 6-13,23.
摘要
(
59
)
PDF(pc)
(1079KB)(
114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物理学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求实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思维、辩证唯物的科学方法,因此,发挥好物理类课程育人作用尤为重要。文章以药学类专业开设的人文物理学课程为例,围绕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规划,开展课程思政具体措施,思政元素融入实践做法等方面进和行了探讨,为物理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8.
“产—学—研
”
三位一体的药剂学专业创新人才教学模式
研究
姜琪坤, 马挣弟, 王涛, 何仲贵, 孙孟驰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4
): 73-77,82.
摘要
(
58
)
PDF(pc)
(615KB)(
50
)
可视化
收藏
药剂学作为药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在药剂学课程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笔者提出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药剂学专业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为学校依据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选好高层次、高起点的研究课题提供依据。笔者从“三位一体”策略出发,将建立科学研究与教学互动的平台、明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建立科学研究和产业实践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作为主线,对目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进行探索。通过对“产—学—研”融合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培养符合时代特点的“产—学—研”融合型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9.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
“
药理学
”
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改革
李艳春, 马恩龙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4
): 27-33,107.
摘要
(
58
)
PDF(pc)
(692KB)(
158
)
可视化
收藏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与临床医学桥梁课程,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药理学也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处于前端环节,随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对原研药发展的重视与新时代人才培养所需,我校药理学教学团队对药理学课程进行优化改革。笔者运用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药理学”课堂教学,通过翻转课堂、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药学领域复合应用型和科技创新型的一流医药学人才,提高药理学课堂教育的多样性,为药理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并积累了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0.
基于行业指导原则的体内药物分析研究生学位课程——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经验与启示
林海树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 42 (
3
): 49-57.
摘要
(
57
)
PDF(pc)
(554KB)(
83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受各地法律严格监管,因此,药政法规和行业指导原则应该成为药学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笔者以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研究生学位课程PR5211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IV(PR5211 药物分析IV)为例,讨论如何以药政部门颁行的生物分析方法验证的行业指导原则(Guidance for Industry: Bio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为基础,设计体内药物分析的研究生学位课程。此课程以行业指导原则为纲,在真实世界的具体个案中教授药物分析知识,在实景中考查分析技能的应用,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教育模式值得坚持,并在药学其他研究生课程中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作者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出版专刊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