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纪委作为纪检监察队伍中的特殊力量,肩负着监督保障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有效落实的重要使命。笔者阐述了高校纪委监督工作实际现状,分析了高校纪委存在“一把手”监督难、“全覆盖”监督难、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等问题,提出了高质效开展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
药学类大学生毕业选择调查与分析——以沈阳药科大学本科生为例
医药产业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核心组成,也是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业。在中国医药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药学类大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毕业选择,其中升学与就业是最重要的选择途径。通过调研和访谈,找出学生面临毕业选择时个人心理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谈论升学和就业的各自优点,为药学类大学生毕业选择提出参考。
“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临床药学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后续临床相关学科的学习必要知识储备。以往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新时代“懂医精药”的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于医学基础知识薄弱的临床药学相关专业学生,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线上优质临床相关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懂医精药”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次教学改革中采用“慕课+翻转课堂”教育模式,通过强化“教学三原则”、设计“三个特色课堂”等手段,强化学生树立“懂医精药”的专业目标,具有较好的教学应用价值。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
医疗器械行业是当今全球科技发展与投资最活跃和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猛,但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展空间巨大,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急需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背景的高端人才。作为高校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策略之一,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实现培养具有符合国际标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基于行业背景,沈阳药科大学与美国特莱恩大学合作举办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项目,为培养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提供强力支撑,为医药行业及“大健康”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思专能融合——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新方向
为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型、综合型人才,本研究运用调查分析和专家访谈的方法搜集资深教师与学生的意见,进而结合学生、资深教师观点,课程自身特征及教学需求,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研究。最后基于调研分析结果,从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结合与趣味提升、综合能力培养(思专能融合)三方面对教学改革方案进行详细地阐述,为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实践奠定基础。
“药学+英语”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笔者通过沈阳药科大学药学英语班的课程实践,从不同角度探索“药学+英语”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并为打造“专业、知识、高尚、拔尖”育人育德的学术氛围指明方向。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融入红色文化的路径探讨
高校劳动教育课创新实例——沈阳药科大学“葡萄园管理劳动教育课”
根据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文件精神,劳动教育须被纳入高等院校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沈阳药科大学依托学校特有的葡萄园资源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使相关专业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同时,掌握并巩固专业技能。该课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内容安排、任务分配、考核方式及调动劳动积极性等方面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可为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浅析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承担着极其重要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是完成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的动力和保证。如何认识辅导员核心素养研究的价值,如何深挖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的内涵,如何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是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严肃思考、深入探索的理论实践课题。在本文中,笔者依据辅导员工作经验和理论研究基础,对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以期能够对高校思政理论研究和队伍建设做出一点贡献。
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工程课程教学探索——以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为例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然而工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技术”的强调,使得思政教育与工程课程有机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以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为例,从思政目标修订、思政教育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探索了工程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同类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四个自信”在方剂学课程思政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关于本科生大四阶段公共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
公共选修课在高校课程建设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本科生大四阶段部分高校只开设了公共选修课。由于大四学生们都忙碌着规划自己的前途及未来,可能会出现对待公共选修课态度消极的现象。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究了沈阳药科大学大四学生对待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以及满意程度,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有机化学融汇性课程思政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
目的 为了解浙江大学药学院的前身——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科的药学教育发展概况。方法 查阅相关历史档案、文献和数据库。结果 药科大量聘用日本和德国药科毕业生作为师资,引入先进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并加以中国化,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注重实验教学和教材编写,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药学专业人才,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医药卫生事业和民族制药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结论 解放前,药科办学35年,历经磨难波折,渡险境、克难关,教育事业逐渐发展完善,是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的缩影。回顾这段历史,对我们现代药学教育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近30年我国体质健康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分析
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生物制药技术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培养生物制药领域创新型、高素质研发人才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无法满足企业对生物制药人才的需求。因此,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对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结果表明采用多措并举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生物制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以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开展为研究主题,通过举例具体介绍CNKI指数分析方法的运用,对检索结果文献从学术关注度、关注文献、学科分布、机构分布、相关词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通过CNKI指数的多维度分析进一步探讨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和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其生成与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百年精神谱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互联网+”药事管理学实训教学探索
“互联网+”的课堂模式对于“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实训教学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网络化教育为该部分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和优势,但是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与挑战,例如教学要求与难度大幅提升,学生易被网络分散注意力等。笔者在说明上述问题的同时,针对二者的结合模式提出了包括利用慕课等平台共享资源以实现课程创新,将教学与线上游戏相结合从而寓教于乐,与企业、机构合作开办讲座等活动,开放平台以实现学生与前辈、校友的经验交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内的五点建议,以期“药事管理学”课程中的实训教学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