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健. 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2): 26-35.
[2] 季振宇, 周怡敏, 杨滨, 等. 新工科和新医科背景下生物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28(3): 374-376.
[3] 郭建如, 张涵露. 资源对综合性高校医工交叉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基于北京大学的案例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 2022,43(6): 70-79.
[4] 格兰特·威金斯, 杰伊·麦克泰格.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3.
[5] 王琦. UbD模式与STEM课程的融合分析[J]. 教学与管理, 2020(36): 81-84.
[6] 杨晶, 王川, 腾旭, 王礼, 等. UbD课程设计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7): 66-67.
[7] 郑耀通. UbD设计在环境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微生物特性与功能单元为例[J]. 微生物学杂志, 2021,41(1): 119-122.
[8] 韩贵来, 李海霞. 人工智能大背景下的医学图像处理教学改革探讨[J]. 计算机时代, 2020(11): 117-119,123.
[9] 赵洁, 廖文静, 陈昊, 等. 基于Python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演示系统设计[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30(1): 46-52.
[10] 齐玉娟, 王延江. 基于Matlab GUI的图像和视频处理仿真系统设计[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36(3): 146-149.
[11] 田昕, 赵芳, 李波. 医学应用背景下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探索[J]. 科教导刊, 2021(11): 145-147.
[12] 赵炬明. 什么是好的课程设计[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41(9): 84-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