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辉蓉, 盛雅琦, 宋乃庆.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70年:回眸与前瞻[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4(5): 1-11.
[2] 周杰.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问题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7): 128-129.
[3] 杨茂云, 张玉, 张笃振. 面向新工科和新师范的创新教育平台构建[J]. 软件导刊, 2021,20(5): 206-209.
[4] 张羽, 赵靓. 高校实验室环保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28(3): 76-77.
[5] 王继平. 从民生之首到强国之要[N]. 中国教育报, 2022.11.15 (04).
[6] 杨丹. 立足更高站位培养时代新人[J].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0(12): 1.
[7] 梁芮铭, 姜强, 晋欣泉, 等. 众包知识建构下STEM学习动机影响机制与强化路径——面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化变革研究之六[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0(5): 43-51.
[8] 顾秉林, 王大中, 汪劲松, 等. 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31(1): 1-5.
[9] XUE Eryong, LI Jian. Cultivating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by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 a strategic policy perspective[J].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2022,54(9): 1419-1430.
[10] 胡章平.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重庆: 重庆大学, 2006.
[11] 方正泉. 选择性精英教育的内涵、意义与实施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5): 51-54.
[12] 刘燕珍, 闫红霞. 中文SCI科技期刊现状与影响力提升建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33(2): 267-272.
[13] 过建春.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支撑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N]. 海南日报, 2022.11.18 (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