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海波. 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新诠[J].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2,2(3): 79-92,170.
[2] 丁愉, 王晓庆, 刘扬. 基于文化育人理念的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探究——王阳明“良知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启示[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2(4): 111-113,118.
[3] 万绪珍, 邹秀季. 论王阳明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34(5): 93-96.
[4] 李春强. 良知论启示下高校教师核心素养提升路径探析[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41(2): 111-118.
[5] 钱明. 王阳明与江西赣县[J]. 教育文化论坛, 2019,11(6): 40-48.
[6] 鲍永玲. “种子”与“灵光”——王阳明心学喻象体系通考[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7] 郑舒妍. 王阳明“致良知”学说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21(7): 74-76.
[8] 陈媛媛. 王阳明心学之道德主体性研究[D]. 保定: 河北大学, 2014.
[9] 李佳.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探究[J]. 山西青年, 2023(16): 145-147.
[10] 唐宁宁. 做好“四个引路人”强化高校理想信念教育[J]. 中国商人, 2021(6): 72-73.
[11] 蒲应秋, 王萍. 构建新时代好教师的评价标准——论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内涵[J]. 教育文化论坛, 2018,10(6): 12-18.
[12] 龙军, 刘陶世, 赵林钢, 等. 中药调剂学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15(17): 6-10.
[13] 郝国祥, 郑义, 黄欣, 等.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实践[J]. 中国药房, 2022,33(13): 1635-1641.
[14] 姜普敢. 王阳明心学思想及其实践性研究[D]. 南京: 南京大学, 2014.
[15] 王中原. 王阳明“致良知”的书院教育思想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 2016(6): 81-86,124.
[16] 顾旻阳. 王阳明“规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之研究[D]. 上海: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17.
[17] 籍忍忍. 王阳明道德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济南: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2023.
|